一档由三个处在不同时区的好友共同制作的沙龙型漫谈播客。 鹿人(成都):互联网大厂负责产品/笔记体志怪小说研究者; 隔夜小王(美国):物质文化研究者/专业乒乓球制板师; 刘主任(魁北克):混唐人街的制片。
人类观察自然,尤其是对动物「社会」的观察带来了很多启发,但在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群体之间的对比,人们往往流于附会,做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比较。
更重要的区别是,单个的人类无疑都拥有冠绝生物界的单体智力,而一群人却表现出智力的丧失。蚁群却相反,一个群体的蚁群会诞生出我们至今都未能研究透彻的群体智慧。本期节目,我们聊一聊如何看待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的类比。
汉娜·阿伦特在上世纪把劳动人民分为两类,一是劳动之兽,指人们像牲畜那样操劳,从事着重复乏味的苦役;一是创造之人,他们是物质劳动和实践的判断者。《考工记》里写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相当一部分匠人是否也属于劳动之兽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仔细聊一聊 Homo faber。
03:30 刘主任 45 秒能炒一盘河粉吗?
07:35 重复与复制的区别
09:15 劳动之兽创造之人的含义
10:00 劳动之兽算不算匠人?
16:55 完全自动化下人的价值
18:24 工具翻身作主人
22:50 便利之下是被剥离的人的价值
24:45 中年人下岗的3个出路
27:20 自由即奴役!
30:36 假如劳动之兽被AI替代,人类该何去何从
33:26 给劳动者自由,真如当时那么美好吗?
38:06 工具和劳动,到底谁利用谁
40:55 创造之人,意识的觉醒
45:25 工作的真谛,是追求一种生活
在现代社会,匠人往往指代那些专注、专业的手艺人,但手艺人们未必会认可他人对自己冠以「匠人」之名;匠人精神或许代表着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但大量重复工作却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的「手艺」可能只是被软件控制,为组织累计数据。手艺人的产出和他们本身被不断地工具化,作为消费者,认清自己的劳动性质,或许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生产者。
01:58 匠人的普遍形象的认知
05:28 对匠人工作的价值判断标准
08:57 古法传承的意义何在
12:38 创新和因循守旧冲突吗?
17:05 数字资产复用的乐与痛
20:13 传统行业劳动者与技术复用间的冲突该如何解决
25:10 时间的维度看人类文明的推进
26:30 滑板还是精致的车轮?
30:19 古法炮制和普通铁锅哪个更好用
34:00 群氓之族,人人皆可匠精
一个幽灵,一个人之异化的幽灵,在人类文明的上空游荡,对我们所处历史时期的感知,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近年人所共识的「匠人」及其专有的精神上。同时,我们又被动地,至少是看起来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地处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纳米材料、信息技术等科学产物形成的越来越小的包围圈中。匠人,无论他的内涵和外延如何,都旨在强调人的多方面的生产能力的发挥,从手工产品的制造,到一段乐曲的演奏,概莫能外。甚至,人的定义的来源之一,便是这样的生产。
新兴科学与技术无限制的发展,已经对人的定义提出了挑战,并动摇着人之为人的诸多基础信念。我们三个人,将以各自的生活工作和思考等一系列生命体验为源头,逐渐聚焦于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人的生存状态的摹写,为这个变动的时代,做一个简短而坚实的注脚。或许,这就是突破这一包围圈的着力点。这一切的起始,正是匠人及其精神的讨论。
哲人曾推想人与兽的分野,就是从人在同类的尸体旁放一朵花开始的。愿未来的人身旁,放这朵花的,不是人造人、仿生人、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投下的幻影。
02:00 「匠精」一词的由来
05:35 明朝户籍为何专门设置匠籍
09:55 创造之人?不,劳动之兽
13:47 古代知识分子为何集体下海
14:50 匠者,僵也,是为贱民
17:12 黑格尔对工匠式艺术的评价
19:16 反思重复机械性工作的乐趣何来
25:06 厌倦源于过度求新;满足来自用心重复
29:40 「物我同化」和焦点意识
34:20 当我们聊匠人的时候我们想聊什么
38:06 我们三人的一份宣言
哈波系列中重大的翻译错误之一!黑檀,飞天扫帚火弩箭的主要魔法材料,事实上它既未必「黑」更不是「檀」。这种混入檀木界的「李鬼」绝非一家,商人和翻译者们出于种种目的纷纷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檀」木,几乎到了「随口吐檀」的地步。本期节目中,我们简要地介绍了檀木与乌木,小王还顺带说说市面上常见的假檀木及其制品。
还记得魁地奇比赛吗?哈利驾驶的那把「光轮2000」飞天扫帚就是用桃花心木制作的,而当年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的魔杖也是用桃花心木制成的。作为最擅长变形术的木材,桃花心木在市场上也确实是「被变脸」最多的木材之一。这一期,我们继续聊魔法世界里关于树木的真假传说。
众所周知2082的主播,隔夜小王是个木匠,在“生活与手艺”系列节目里我们会经常聊起各类木材。而在新开专辑《志怪》里也讲了很多和植物相关的故事。传统观点认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是最基础的八大制作材料。从本期起,我们就先聊聊木材,用几集节目的时间,和大家探秘一下奇幻影视小说作品里的树木,聊聊关于它们的真假传说。
评判一首歌的好坏,是歌手的声线,还是乐手的演奏,是歌词蕴含的力量,还是音律本身的美妙?我们经手的每一张专辑,收藏的每一个歌单,到底好在哪里?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又似乎受到外界的影响。听 2082 陪你聊聊流行音乐的本体论,品尝纯粹的音乐之美。
定制不是来料加工,私人定制也并不代表你需要的功能必然会得到更好的满足,更不代表必然的性价比高(有时恰恰相反)。所有人都想花小钱办大事,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通常背后的隐形成本是非常高的。摘花飞叶皆可伤人的背后,是倒拔垂杨柳的气力。
本期是《生活与手艺》系列的第三期,关于个人工坊、匠人、工匠、手艺人、艺术家等的话题都会在这个子系列之下。在节目制作时,我们特意向一位资深出版校对编辑求证,究竟是私人定制还是私人订制,她说:应为定制,指专为某人或某事制作物品;订制侧重预约,不是专门为某人做的。我特意又在豆瓣上搜索了一下,果然,除了冯导的那部《私人订制》,专业书籍一律使用的都是定制一次。
千禧年后,苹果公司将收购的媒体播放器程序 SoundJam MP 更名为 iTunes,并在此后几年打造出了由 iPod + iTunes Store 统治的音乐帝国。
时过境迁,2019年,苹果公司将其拆分为“音乐”,“TV”和“播客”三款应用。无数人憎恶这个软件,甚至有的 iPhone 用户从未使用过它。但也有对它充满复杂感情,称它为最好的播放器以及管理数字音乐资产的工具。它有很多神奇的操作和冷知识,还有那深邃浩渺的可视化控件。如果你对它足够了解,甚至能通过它挣点小钱。
在本期节目制作当中,WWDC 2020 正在进行,苹果公司似乎迈入一个新的时代。来吧,听听我们三位对这个古典苹果软件 iTunes 无节制的赞(tǔ)美(cáo)。
My RØDE Cast 2020 | Podcast Competition
我敲打过黑麦草的染色体,也在斑马鱼的DNA序列里标记出微笑。
画稿上的骷髅,仿佛尚未切断灵魂的去向。
朋友,你说的死亡是什么意思?
只要接通了电路,就可以用零件拼装出智慧。
明日之敌正是今日之友,我扮演的诸多角色之间有什么样的信任。
朋友,你说的生命是什么意思?
在赞美之前,有过多的批判;在相爱之前,有过多的审视。
有时,我相信命运,可是你我的沉默似乎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朋友,你说的永恒是什么意思?
请把答案带给2082。
武以侠而传,江海万流开史笔;道因情则久,一代风云证宗师。这是王家卫对一代宗师的描述。《一代宗师》里讲了一个武学世家烟消云散的事,而我们又如何看待一件事、一群人、一个时代的出现和消失?在这部电影里那一句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金句之中,我们一起聊一聊人生中的每一次相遇。
志怪小说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异闻怪事的记录,也是原始博物学的启蒙,古人对自然开始了解并记录的过程。本期节目我们聊一下关于志怪小说的有趣故事和书籍,希望能为有兴趣的听友推开一道新窗。
节目漫聊时难免有谬误之处,还请听友海涵。有两处明显错误订正于此:1.节目中提到的鲁迅先生作品应为《中国小说史略》而非《故事新编》;2.晋代方士葛洪所著《神仙传》今存十卷,其中记述的第一位仙人是广成子,节目中口误为葛洪。
杂志(Magazine),是很多人初尝文字魅力的地方,无数声名赫赫的期刊或轰轰烈烈地倒下,或寂寂无声地活着。生活中的你,上一次买杂志、读杂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不买了?不读杂志对我们有影响吗?那些曾经以为杂志供稿为生的作者们如今又在何方?听 2082 的前杂志资深从业者和你闲谝他们读过的杂志。
(需要说明的是,本期节目中的杂志指的是以市场化运营方式,通过发行量和广告量存活的杂志;不包括党政期刊,学术期刊。)
回想当年购置第一辆车时的情景,有时不禁自问:如果今天重新选择,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每个人的决策点均不相同。从史上最怪造型雪铁龙的“毕加索”到马塞尔·莫斯(Marcel Mauss)的“身体技术” «Les techniques du corps» (1934),本期节目三位主播就来聊聊车这个消费品。
说说听歌的那些事儿。从打口带到 MP3,从 EP 到专辑,从电台推荐到歌单互动,我们了解歌、分享歌的方式发生着变化,音乐市场也因这些变化而改变。我们今天听到的歌,是因为我们的爱好而选择,抑或歌也在筛选着听众?
听友群请加隔夜小王微信:singody
你不醉,脑(我)不醉,这么宽的马路肥(谁)来睡。——青海民歌《酒曲儿》。
本期节目开了一个闲聊酒精饮品的系列话题,作为一群普通酒客,聊一聊喜欢的、不喜欢的酒桌文化,以及关于喝酒的趣事和经验,同时分享一些私藏的酒类品牌和饮酒方式——酒的妙处在醒不在醉。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个人电脑普及的三十年间,它从奢侈品到必需品。也从命令行“进化”到圆角矩形图标。个人电脑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基本属性在回归,那么它的原初概念,那个代表“个人赋权”的本质,是否依然想要保护人类的自由?
从 PlayStation 1代上的《红色警戒》到腰间的汉显 BP 机,从拨号上网的滴滴声到智能灯泡的可调节柔光,我们这一代人完整经历了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过程。在当下,我们似乎比以往更加依赖互联网了,然而,这真的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吗?
随着互联网媒介的进一步发展,知识需要付费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付费变得便捷而多样,知识传递变身成为产业。提供知识产品的人接踵摩肩,消费知识产品的人纷至沓来。聊聊有哪些付费的形式?尝尝“神药”、“安慰剂”与“麻醉药”之间的区别?我们能从繁复的有偿获取中筛选自己能够吸收使用的知识产品吗? 剥开“知识“的外壳,试试“鸡汤”配“药”的功效,对抗“焦虑”的难题,2082 说了一些。
曾几何时,人们之间开始流行“极简主义”的生活观念,但大家对极简这一概念的理解却大相径庭。例如“极简主义”的建筑不少都是花花绿绿的高饱和色块,而很多冠以“极繁主义”的建筑却看起来更符合人们对“简约”的想象。所以,什么需要简单、精简的对象呢?本期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断舍离与小快灵,生活中“侘寂”的轻资产玄学。
从隔夜小王的一记差评导致巴基斯坦卖家关店开始,回溯小二十年前初次网购和卖货的经历。从 eBay 易趣到拼多多,从“淘宝先锋”到直播带货,电商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中美加三国的购物和快递体验,让人感慨现代生活的时空交错。物流快递从一线向乡镇的垂直贯通,未来恐怕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男性与女性购物的隐秘特点何在,他们真的比她们不爱购物吗?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讨论,希望你的故事也出现在我们的电波中。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访问,“你读过名著吗?”,或者“你现在还读名著吗?”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名著的定义。由于视听渠道的多样和内容生产的丰富,现代人的专注力下降了很多,阅读的时间被电影、游戏等等分走了不少。“大部头”存在的价值以及人们消费长篇作品的行为映射出每个人对好故事的渴望。
在本期节目中,除了名著,还聊了很多有关“遗产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英国拍摄的一系列豪华制作的优质古装片)的话题。2082 的三位主播也浅尝辄止地讨论了自己对于现代主义、未来主义、复古的“博物馆美学”的一些看法。
2020年4月开始,2082 除了开始采用 Triple-Ender 录制方案大幅提升了节目音质以外,还在苹果播客中国区同步了节目,欢迎大家搜索 “2082”,随时随地收听我们的节目。
本期节目中,我们继续聊与年节、时间相关的辟邪镇物,包括人们熟悉的春联、门神、年画和粽子,这些都与古代的辟邪、祈福活动相关。我们还说起了中华文明圈在域外的影响,比如日本友人的饺子,墨西哥传统美食与中华的神秘联系。
引用陶思炎先生的话:辟邪物是人们心化的器物,物化的精神,是人们生活的实录,心里的陈述。中国镇物源远流长,是无时不有的文化载体,无处不在的象征符号,无物不用的生成方式,无人不兴的民俗情境。
辟邪,又称镇物,厌胜之术,作为民俗的组成部分,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期节目,我们聊了和年节、时间相关的辟邪镇物,比如门神的起源,身边的民俗用品,各种风俗活动的代表符号。
引用陶思炎先生的话:辟邪物是人们心化的器物,物化的精神,是人们生活的实录,心里的陈述。中国镇物源远流长,是无时不有的文化载体,无处不在的象征符号,无物不用的生成方式,无人不兴的民俗情境。
在聊聊方言下集里面,我们聊了一些方言的口音、语法里的小故事,历史溯源,特点,特别是青海方言的演变——你可以从中对照自己家乡方言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另外,本期最大的亮点是隔夜小王多次在现场用青海方言即兴表演了民俗段子、鬼畜说唱,欢迎品尝。
本期节目中,我们一起跨越历史长河,从青海方言开始一场中国死文字与活语言的时空旅行。语言是唤起深刻记忆的重要因素,也是比文字传承更悠久,生命力更顽强的文明载体,听一下三位主播旁(hú)征(shuō)博(bā)引(dào)。
本期开始,2082 开始采用 Triple-Ender 的方案,三位主播录制各自的音轨,再经刘主任的剪辑合成,音质得到了大幅提升,欢迎大家品鉴。
享受独处与陪伴家人并不矛盾,有些出于无奈,有些只是”为信仰充值“。我们可以驱车10小时去看一场演唱会,只为了聆听 John Mayer 的弹奏;可以已花一整天时间,去寻访偏闭小路尽头的失落古庙,只为了观想摩崖石刻;还可以不厌其烦地畅想在曼哈顿住一个星期,好再去看看《沉睡的吉普赛女人》。这与我们卤火鸡就威士忌,亲手炒制火锅底料并不矛盾,这就是我们波折生活里的闲适瞬间。
偶然间我们聊起一个人去旅行的经历,结果发现仨人都会独自去看电影。再聊下去,电影院,书店,酒廊,琴行,茶馆,一个人去做的事情还挺多。有些是不得不一个人去,有些则是享受一个人去的乐趣。鹿人问隔壁小王,“我们过的精致吗?”小王露出他一贯的猥琐笑容,“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精致’,但我们在自觉地回避‘不精致’。”
这期节目继续上集的话题,漫谈有关文化的自省。我们从情诗,科学绘画,笔记小说,人文社科,余光中,仓央嘉措,曼哈顿,科比等不同的故事和片段之间,讨论我们能看到的文化在激烈碰撞下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当下全新的历史条件中,我们希望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的一面,依然以一种鲜活和迷人的姿态保存下来,继续感染我们。
[本期建议1.25倍速播放, 如不赶时间或睡前收听请随意]
这期节目谈论的是有关个人在时代里的选择,话题频仍跳跃,从猪肉价格到阿卡迪亚法语,从蒙特利尔的海狸到路易斯安那的克氏原螯虾,从高晓松的骚柔到窦唯的怀疑,从《极速车王》到大企业病,从新文化建设到如何面对传统。其实我们真正讨论的是时代的体积与分量,有争执也有反思,正如隔夜小王所言,“有人匡扶正义,有人抚慰人心。我们是后者。”
你是否关注过脚下蚂蚁的喜怒哀乐,你是否感知到不同昆虫群体有个性差异?也许,虫子未必没有性格,只是我们无法理解,或者不屑于理解。我们的很多观察了解并不基于自然发现的客观事实,从而诞生了很多受到线性思维束缚的不合常理的结论。当我们将蚍蜉视为无物的时候,外星高等文明可能也把我们看做虫子,还记得大刘在《三体》中说的吗:“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
本期是与《从读错音与简体字之美聊起》同期录的下半段,三位主播围绕技能树,聊修身的技能,生存的技能,以及作为战略储备的技能。学习技能的过程会看到过去的自己的无知和虚妄,技能学得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打交道,尊重他人,以及能够放弃应该放弃的技能。(本期彩蛋是隔夜小王.....)
2082 电台终于有真正的聊天味儿了,三位主播文词练达愈发放肆,隔夜小王首次曝光自己录音时无酒不欢,并公然在节目中开车;鹿人承认使用扫盲方式学习,并透露一件隐秘往事;刘主任明确支持“得的地”混用方案,还讲述自己侨居魁北克只为滑雪场人少一些。那些年他们点亮和没点的科技树,听一听有没有你点亮的那一枝。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末世求生装备,八卦了乒乓球职业运动员的球拍,还探讨了一支“寿命”长达 3700 年的钢笔。当然,这不是一期手工制作栏目,更不是文具鉴赏节目,而是 2082FM “生活与手艺”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先来聊聊这些年你解锁了哪些技能。另外特别谢谢听友们最近给予我们的鼓励,耐心与建议。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故乡是什么?是丹葛尔古城已不在的城墙,是圣红十字球场复刻的 3D 模型,是一包又一包揉碎了不吃的小浣熊干脆面,是奔腾在汗渍与吵杂之间的 T151 号列车。故乡是客观存在的天河锁钥”、“海藏咽喉”,也是北京、上海、西安、台北……走过的每一处地方,是隔离后才有的情绪,是能与你所思所想产生联系的神奇存在。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在这个史上最宅的春节假期,我们远离故乡,或者被困在故乡,就聊一聊关于故乡的那些事儿。
我们时常会被“蚂蚁为什么六条腿”这类的问题给难倒,提出问题的人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所以,问题出在哪里?是我们不够博学,还是我们问问题的思路出问题了?
21 世纪第二个 20 年已经开始,iPhone 改变了手机,iPad 改变了电脑和手机。2010 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iPad 诞生吗?降维打击其实从那时就已开始。